展览主题
回望来时路 求源以创新,图书馆建筑类外文特藏展
![]() | ![]() |
特藏书籍
130载弦歌不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办学历史,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壮丽画卷,承载着无数的辉煌与传承。其历史长河发源于1895年的天津北洋西学学堂,那是在民族危亡之际,为培育强国之才而点燃的教育火种。时光流转,1956年高校整体及系科调整的浪潮中,东北工学院建筑系、西北工学院土木系、青岛工学院土木系以及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科、建筑科汇聚融合,自此,我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类精华在此积淀,构筑起学校深厚的学术根基。
在这场跨越地域与时空的教育融合中,学校不仅继承了丰富的教学理念与专业知识,更珍藏下诸多来自四大母体院校的珍贵图书资源。其中,一批民国时期甚至更为久远的外文书籍,历经岁月沧桑,留存至今。泛黄的书页间,记载着建筑学科的发展脉络;斑驳的印章上,镌刻着先辈们对知识的执着追求。这些珍贵的文献,不仅是学校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中国建筑教育发展的重要缩影。
如今,在学校冲刺“双一流”的关键时期,图书馆精心筹备,从浩瀚书海中梳理出1956年之前带有四大母体院校图书馆印章的199种建筑类外文图书,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书展,邀您共赴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展览安排
珍贵图书展示
时间与地点:
时间:2025年5月15日 - 6月15日
地点:雁塔校区图书馆二楼学术文库
借阅方式:
如果您对这些珍贵的图书感兴趣,欢迎前往图书馆学术文库参观。您只需在图书馆二楼总服务台登记姓名及联系方式,即可开启这场珍贵文献的探索之旅。为了让您更好地保存和研究这些资料,图书支持押证复印,复印完成后请立即归还,以便其他读者也能有机会近距离感受它们的风采。
惊喜福利:
活动结束时,我们将与参与本次书展并登记信息的您取得联系,为您送上一份精心准备的小礼品(礼品数量有限,先到先得),感谢您对学校文献资源的关注与支持!
推荐读物
Principles of City Planning
《城市规划原理》
在本书出版的过去十年间,城市规划领域发展日新月异,在公众视野中愈发占据关键地位。虽然不乏聚焦特定时期的报告、杂志文章与书籍,但系统涵盖城市规划全主题的著作却寥寥无几。为填补这一空白,本书应运而生,以清晰易查的架构,整合多元研究成果,纳入当时该领域前沿讨论,全方位回应大众对系统性知识的迫切需求。
本书目标读者广泛,既面向城市规划领域的研究者、教育工作者,也服务于城市管理工作者,尤其是分区规划委员会成员,为其提供专业参考。同时,作者也期望本书能成为普通市民的得力助手 —— 无论是心系家乡建设、渴望为村庄、城镇或城市发展建言献策,还是单纯希望深入了解城市规划知识的市民,都能从中获益。
为此,作者在书中着重阐释城市规划各分支的核心要素与基本原则,同时围绕规划工作的范畴、重要性、可行性及实施路径等大众关切的问题展开论述。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力求全面且平衡,充分考量实践操作、理论构建与美学价值等多维度因素,以深入浅出的笔触,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既保障实用性,又具备理论高度,助力读者构建全局视野,激发创造性思维。
书中博采众长,广泛收录领域内领军人物的多元观点,无论是保守审慎、自由创新,还是务实可行、高瞻远瞩的见解,均一一呈现。在阐述过程中,尽管作者会适时提及世界其他地区城市规划与住房发展的重要成果,但核心聚焦点仍放在美国本土的发展动态与成就之上。
为确保内容质量与权威性,作者不仅系统梳理了海量既有研究资料,还融入了自身多年教学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以及游历欧美期间的深度观察与思考。本书的创作蓝本,正是作者长期教授城市规划课程所积累的详实笔记。手稿不仅经过实际教学场景的检验,还获得了数十位国内权威专家的严格审阅与专业建议,确保知识的专业性与准确性。
The Materials of Construction
《建筑材料》
任何一种建筑的合理设计都需要了解---
1.需要抵抗、转换或传递的外力;
2.由此产生的内应力;
3.为实现目标而使用的材料的机械性能。
在这三个协调的知识部门中,前两个建立在数学和应用力学的基础上。然而,最后一项却不是建立在任何演绎科学的基础上,因为只有通过耐心、昂贵和有能力的研究才能获得这方面的信息。正因如此,上述第三项基本要素未能与其他两种工程科学同步发展;但另一方面,它却为技术娴熟的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回报。
在该书出版前的 25 年间,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数量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从寥寥数人发展至如今的成百上千,在全球各个开明国家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来自不同国度的研究者们,以多种语言发表原创研究与实验成果,海量知识如潮水般涌来。然而,对于实践工程师而言,这些丰富的实验知识体量庞大,令人难以窥见全貌,更遑论将其有效利用、融会贯通。
有鉴于此,本书作者精心梳理整合,为读者呈现出该领域知识的精炼概要。作者深知,受限于研究进展与认知边界,书中内容难免存在不完整与碎片化之处。但他坚信,书中所涵盖的大量可靠信息,在其他同类书籍中实属少见,这也正是本书得以出版的重要价值所在。
在工程院校教学实践中,本书的使用颇有讲究。教师可依据教学需求,灵活安排学习内容:让学生重点研读第一部分,补足应用力学课程的相关知识;若学生缺乏相关背景信息,则引导其阅读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值得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深入钻研;至于第四部分,学生可根据具体课程方向,有针对性地学习。如此一来,学生既能高效掌握核心知识,又能将所学灵活运用于设计、测试与检验等实际工作,让本书成为他们职业生涯中坚实而长效的助力。
本书在呈现形式上独具匠心,大量运用应力图及其他图表,直观展现事实与规律。为了达到最佳呈现效果,作者在图表绘制上不遗余力、精益求精。同时,尽可能精简表格,将原始数据巧妙融入图表之中。因为数据以表格形式呈现时,内在规律往往难以直观显现,而转化为图表后,不仅一目了然,更能通过视觉冲击在读者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记,便于记忆与理解。不过,要充分发挥图表的效用,需要读者用心研读、深入领会。因此,建议读者在阅读正文时,务必仔细研究每一幅图表,这些图表并非附属品,而是知识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蕴含的事实、规律与结论,常常需要读者深入挖掘,甚至比文字内容更值得细细品味。
A Treatise on Masonry
Construction
《砌体建筑论著》
本书源于作者课堂教学实践所需,内容大多为其多年教学积累的精华,其中相当一部分已作为蓝图手稿形式的教科书投入使用。此次正式出版,一方面是为方便自己的学生,另一方面也期望能惠及更多读者。据作者了解,在本书所涉领域,尚无其他著作对其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过系统阐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都是全新呈现。
本书着重于阐述理论原则与实践方法,并辅以实例说明,而非单纯堆砌细节或详述个别建筑结构。书中深入剖析了常规实践的核心准则,在必要之处还提出了改进思路;同时将常见理论与实际操作成果进行对比,仅推荐经实验或实践验证的理论,因为唯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真正实用的理论。在编写过程中,作者充分参考了泥瓦匠、工程师等一线从业者的建议,力求书中信息准确可靠,所举实例也具备实践指导价值。书中展示的建筑结构均源于实际工程,已标注来源的插图直接取自经鉴定的施工图纸,未作任何修改;未标注来源的插图则代表普遍通行的做法,难以具体追溯出处。
在本书架构设计上,作者遵循严谨的逻辑脉络,确保各部分内容详略得当、比例协调。在内容编排与分类上,也经过了细致考量:全书清晰划分为章节、文章,并通过不同格式的小标题,如小写黑体侧标题、小写斜体侧标题及序号等,将内容层层展开;部分章节的重要分支还以小序号标注,使全书结构一目了然。本书始终秉持简明扼要的写作宗旨,为方便读者使用与查阅,作者采取了诸多贴心设计:书中大量运用章节编号进行交叉引用,提及图表时也会附上对应页码;详细的目录勾勒出全书框架,段落小标题便于快速定位内容,完备的索引更是让读者能迅速找到所需信息。此外,书中还融入了许多实用学习辅助内容,相信会得到教学同行的认可。
本书虽主要面向工程与建筑专业学生,但鉴于其涵盖的丰富实践细节,以及对不同建筑结构建造方法的多样呈现,作者希望书中关于材料强度分析、工程估算数据、实际工程图纸及造价等内容,也能为行业资深从业者提供参考。当然,由于实践场景的复杂性,本书内容或许无法让所有专业人士完全满意。书中观点是作者在广泛调研全国工程案例,并与众多业内专家、一线工作者深入探讨交流后形成的,具有普遍的实践指导意义。对于部分专业内容未能详尽展开,作者也希望读者理解,这些更为深入的细节通常会在专业技术期刊、学术会议论文集或专项工程报告中呈现 。
A Handbook for Superintendents
of Construction, Architects,
Builders, and Building Inspectors
《建筑监理、建筑师、建筑商和建筑检查员手册》
本书的诞生,源于作者希望为建筑施工领域从业者打造一本实用指南的初心。建筑施工行业与时代同频,持续革新迭代,为确保内容的全面性与时效性,作者倾注大量心血,力求让这部作品成为紧跟行业发展的实用宝典。
书中内容广纳百家之长,部分公式与信息编译自不同作者与资料。为保证学术严谨性,作者专门整理了参考清单,并对所有汇编内容一一标注出处。与此同时,书中也不乏大量原创内容,这些新颖的观点与实用信息,赋予了本书独特价值,使其能够成为机械或技术类图书馆的重要馆藏补充。正如书名所示,本书旨在成为建筑施工从业者的得力助手,尤其是对建筑监理和检查人员而言,更具有显著的参考意义。
作者凭借自身作为木匠、承包商、建筑师和施工监理的丰富经验,将多年积累的行业洞察与实践智慧融入书中。若本书能为建筑施工领域的同行们提供有效信息与切实帮助,便是对作者创作辛劳的最好回报。
以上4本图书推介内容由图书馆李晓婷老师根据每本外文图书的内容简介翻译整理而成。
读一本好书
建大学人之学术文脉植根于此,建大学科发展之脉络彰显于此。快来图书馆二楼学术文库,在泛黄的书页间触摸历史的温度,在古老的文字中汲取创新的力量,图书馆诚邀您穿越历史共赴一场鉴古知今的建筑学文化之旅!